三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文化事业全面领导的本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要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强化制度意识、抓好制度执行,切实把这一根本制度体现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落实到工作理念、思路、举措上,努力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切实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穿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空洞的,文化领域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制度来展开、来推进。无论是理论武装还是新闻宣传,无论是文艺创作生产还是文化体制改革,无论是精神文明创建还是网络建设管理,都要高扬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流价值,确保我国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前不久,党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是坚持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障。要认真贯彻、抓好落实,努力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
(二)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要总结运用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新时代新要求,不断把工程工作引向深入,切实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要在加强经典著作编译和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研究,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学理支撑。要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发展中国理论,强化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加大对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研究总结的力度,不断增强理论解释力、话语说服力、实践推动力。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国学术理论,努力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使科学理论全面融入教育教学之中。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能不能引导他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直接关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用主流价值涵育人,帮助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品学兼优地健康成长,更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思政课是搞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要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编写好思政课教材,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实施高校思政课创优行动,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推出一批内容准确、思想深刻、形式活泼的优质示范课堂,带动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以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为牵引,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强化理论人才培养,打造学习研究宣传科学理论的坚强阵地。
(四)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全面领导的重大举措,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的重要体现。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压紧压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要完善阵地建设和管理制度,落实好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允许搞法外之地、舆论飞地。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不能把小事说大、搞“泛政治化”,也不能把大事说小、搞“去意识形态化”。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化解消极因素,都要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凝聚党心民心、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坚持立破并举,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理直气壮批驳挑战政治底线的错误言论,切实维护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